在防治冠心病心肌梗塞工作中,積極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和心血管臨床藥理研究工作。自 1976 年起首先在國內報告了冠心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動脈變化,闡明了"血淤"的本質,曾于 1978 年獲科技大會獎。嗣后,在丹參治療基礎上,根據祖國醫學氣血相關理論,合并應用黃芪注射液,開展動物實驗,闡明黃芪丹參合并兼有正性肌力及擴血管作用, 1988 年獲國家中醫藥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處方及開發應用麝香保心丸治療冠心病,并應用各種現代儀器設備進行深入研究,完成"麝香保心丸對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影響的研究"(中西醫結合雜志 1986.6.6 ),于 1989 年獲國家中醫藥局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外,在搶救心肌梗塞中,組織全市六大醫院積極使用并開展對 1-6 二磷酸果糖( FDP )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在這基礎上,協助海軍研究所及新亞藥廠開發我國自制的 FDP ,獲得成功, 1993 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獎。
在上述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戴瑞鴻 教授頻繁地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曾去美國 、前蘇聯、捷克、意大利、日本、韓國及香港進行講學交流 ; 1992 年及 1993 年兩次受邀去臺灣進行學術交流,均獲好評。 1990 年、 1991 年分別被英國劍橋大學傳記中心及美國傳記中心載入世界名人錄。 1992 年被美國心臟學院授予院士( F.A.C.C ).迄今主編著書5本(《心肌梗塞》、《內科診斷標準》、《心臟病知識》、《內科手冊》、《內科學新理論與新技術》),發表論文 80 余篇 (其中3篇發表于國外雜志); 是我國心血管疾病領域的臨床與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著名專家。
|